|
上海临港103社区配套小学2024-08-12 11:27来源:《绿色建筑》杂志作者:燕艳
临港103社区配套小学效果图 本文摘选于《不同类型公共建筑超低能耗设计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3个工程项目为例》;作者:燕艳,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文刊发于《绿色建筑》杂志2024年第4期 项目概况 临港103社区配套小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顶尖科学家社区。规划用地面积为21498㎡,学校总建筑面积为23710㎡,容积率0.88,建筑密度30%,建筑高度为18.05m,地上4层,地下1层,为25班的配套小学。本项目为上海市首个通过方案评审的超低能耗小学项目。 考虑功能特征的超低能耗设计策略 校园类建筑由于其使用人群和模式的特殊性,与常规公共建筑有很大区别,功能复合和形体分散是其两大主要特征。本项目功能包括普通教室、专业教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报告厅、食堂、室内运动馆等,形体不规整,体块分布分散,容积率小,层数较低,窗墙比较小,屋顶资源丰富。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策略应该追随功能和建筑形式,根据学校的建筑特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基于上述原则,本项目的超低能耗设计策略如下。 (1)复合功能和分散形体下的被动式设计 结合教师、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学楼普通教室坐北朝南,办公室在普通教室两侧,专业教室置于东侧和北侧,图书馆位于1层沿街面,食运楼临近操场,位于场地西南角。 教学区围合成独立的院落,教室均为单廊设计,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好。校园采用敞开式公共空间布局,通过绿化平台、草坪和屋顶绿化给师生提供怡人的活动空间,局部架空空间为建筑带来良好的通风。 结合建筑造型,设置外遮阳,南向、东向、西向设置不同尺寸的水平遮阳。普通教室南侧利用外廊进行遮阳设计,西侧和东侧利用窗外安全平台进行自遮阳设计,在满足室内采光的基础上,减少室内空调能耗。经过计算,该项目82%的功能空间采光系数达到现行采光标准要求,92%的功能空间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室内自然通风换气次数达到2次/h,建筑被动式设计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临港103社区配套小学被动式设计示意图 (2)复合功能和分散形体下的节能设计 围护结构设计。本项目为窗墙体系,通过连续完整的保温设计,打造几乎无热桥的外围护结构,如下图所示。屋面采用挤塑聚苯板,外墙采用中空内模金属网水泥隔墙,热桥柱、热桥梁采用无机改性不燃保温板,热桥过梁、楼板采用自调温相变蓄能材料,外窗( 透明幕墙) 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低辐射三玻两腔玻璃。 外围护结构示意图 机电系统设计。教学楼根据平面布置每层设置2套或多套热泵型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多联式空调系统,教师办公室、会议室等区域根据平面布置需求设置1套或多套热泵型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多联式空调系统,多联机APF达到4.5以上,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新风采用热回收,采用粗效G4+高中效F8过滤,室内设置 PM10、PM2.5、CO2监测系统,与新风装置联动控制。 (3)分散形体下的光伏一体化设计 设计师以建筑光伏一体化为设计原则,巧妙地将七巧板理念藏进了校园设计中,通过有趣的几何元素构筑了建筑形体和空间。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以三角形为单元划分,根据太阳辐射角度与建筑体块逻辑确定了每块三角形区域的空间倾角。结合光伏发电效率与建筑视觉逻辑,形成了兼有科技意蕴和童真趣味的特色形态。屋顶光伏面积约3400㎡,总装机量约为340kW。 上一篇: 上海临港中心酒店项目
下一篇: 北京:两项目通过超低能耗验收
|